menu
close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科教兴鲁闯新路 校地共建有实效 法学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创先争优
日期:2011-06-20 阅读:
打印

法学院结合科教兴鲁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服务***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招远市九曲蒋家村签订“法治背景下乡村治理研究与服务合作”协议,每年获得科研经费30万元,为推动地方法治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好科教兴鲁人才基础。法学院党总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服务地方、促进学院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法学院作为2010年3月刚刚调整组建而成的新学院,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32.14%,博士(含在读)、硕士占82.14%,且60%以上的教师具有律师执业资格,并有数名教师兼任仲裁委员会委员、法律顾问和电视台、广播电台法律节目评论员等职。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司法部、人事部科研课题6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山东省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2项,山东省教育厅课题3项,校级科研基金项目17项。

二、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开拓校地共建新领域。学院立足学科专业优势和地方法治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大胆创新、勇辟新径,逐步“闯”出了一条文科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一是以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义务举办专场报告会,及时推广普及法治文明知识。招远市九曲蒋家村是中国新型农村的一个典范,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教育、管理、法治建设水平相对较低。法学院党总支了解到该村的实际情况后,及时组织党员教师骨干力量开展“送法治文明入村”活动,在学院副院长孙明的带领下,蔡颖雯、张桂春、孙静等老师先后为九曲蒋家村作了《播放爱的春雨、享受和谐阳光、争做新时期有品位的幸福人》、《关于“婚姻法”解读报告》、《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辅导报告》等专题报告会,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二是以深入调研为基础,积极寻求校地深度合作,大力推进新农村法治建设。2010年7月,学院党总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成立了以孙明副院长为组长的“关注法律知识、情系新型农村”实践调研小组,深入九曲蒋家村进行调研。调研小组分“村民全员素质教育”、“村企合一体制下村党委、村委及公司董事会之间的组织结构及关系”“村规、民约的制定、执行和利用”、“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关心下一代工作情况”等五个专题对九曲蒋家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与村企领导、村民代表、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五老”代表等进行了30多次座谈,并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调研工作扎实有效,取得了丰硕成果,“农村法治建设”等调研报告已被村委会采用,孙明副教授撰写的《农村土地改革与涉法投诉问题研究》一文入选山东省第三届齐鲁法学论坛并获三等奖,烟台电视台法治频道对调研情况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随即,法学院在九曲蒋家村建立了综合性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与村委会签订了《法治背景下乡村治理”研究与服务合作》协议,定期到九曲蒋家村开展法治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并加强法治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制度性研究,大力推动***新农村法治文明建设。

三、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地方法治文明建设持续发展。学院注重发挥“双师型”教师优势,积极开展独具特色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开设“模拟法庭”课程,进行“一课两师”课堂教学,外聘多名律师、法官、检察官授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烟台市两级法院、检察院、烟台仲裁委员会、烟台监狱、山东省少年监狱、山东省劳动教养所及多家律师事务所、厂矿企业、村民委员会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基地,促进大学生在法律实践中提高能力和水平。在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中,学院2007级应届本科生共160人,112名学生报名参加了考试,65人顺利通过,一次性通过率达58.04%,其中周爱波同学以453分的优异成绩获得烟台地区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