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履职尽责 创新实干担当
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鲁东大学第四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草案)
周吉福
(2025年3月22日)
各位代表:
我受鲁东大学第四届工会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会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4年工会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鲁东大学工会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聚焦主责主业,团结稳定鼓劲,惟实笃行尽责,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动员引领广大教职工立德树人、建功立业,在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心铸魂工程实施有力。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广泛组织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职工胸怀“国之大者”,始终扛牢和切实担负起工会组织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责任与时代使命。深入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部署,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持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学校党政负责人带头讲思政课。全面落实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在理论武装、典型引领、品牌打造、平台建设、职工文化等方面彰显新作为。一年来,开展理论学习研讨60余次、红色教育活动30余次,工委会委员专题学习2次。积极培育选树“先优模”,6人次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山东省巾帼建功、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和省市级评优评先活动中获得提名表彰。
(二)强化民主管理,工会组织建设坚强有力。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组织召开学校四届二次“双代会”。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7个基层工会组织组建、30余名工会干部调整和80余名工会代表转会办理等工作。创新完善工作机制,选配高素质干部充实工会工作队伍。目前,全校30个分工会的工会主席均由基层单位党委书记或总支书记担任。持续推进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贯彻执行《鲁东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组织30个基层分工会召开二级教代会、工代会,开展基层工会干部业务培训学习2次。加强民主管理,四届二次“双代会”收集代表提案47件,整理代表意见建议56条,办结率100%。开展校内外专题调查研究10余次,帮助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0余项、30余人次。及时反馈职工意见,对学校有关重大事项和涉及职工利益的积极谏言献策,认真履行民主管理职责。
(三)强化维权服务,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有力。始终坚持以教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鲁东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代表和广大教职工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教职工享有的民主权利。加强教职工代表培训,教职工代表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健全“普惠性+特殊性”维权服务工作体系,深化智慧工会建设,构建完善网上工作平台,提升了“齐鲁工惠”APP的利用率和活跃度。积极开展“爱心一日捐”活动,并依法依规合理安排所捐款项使用。修订完善《鲁东大学工会会员福利费使用管理办法》《鲁东大学慈善救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认真开展教职工福利与慈善救助工作,开展惠民优惠活动7项(次),开展补充医疗保险服务项目3项。为职工发放节日慰问品(2000元/人)、生日蛋糕券(300元/人)、走访慰问金等共计573.67万元。走访慰问特殊职工174名、荣退职工74名、劳模24名、发放慈善救助金20.6万元。协助上级工会和有关组织开展职工福利团购内购专场活动6次、办理“补充医疗保险”2次,惠及教职工40余人。召开福利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加大对有重大病患或家庭遭遇变故等特殊困难教职工的帮扶力度,切实把学校党委的关心关怀与工会组织的温暖转化为帮扶职工的实践行动,使教职工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四)强化文化生活,教职工文化活动更具活力。职工活动环境与条件进一步改善,安装空调2部,购置乒乓球台10副,改造修缮职工乒乓球室、合唱团教室、健身房、台球室等4处,修缮职工活动设施设备若干件。重视党的建设与思想引领有机融入职工文化建设,打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和“常态化+竞赛性”的职工文体活动模式,积极开展健康文明、团结向上、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书画摄影展、庆祝教师节、“我和我的鲁大”征文、“喜迎二十大·心声献给党”大合唱等系列活动,开展“赓续红脉·铸魂强师”师德师风现场教学活动等,强化师德师风、勇担立德树人使命。组织教职工参加劳动竞赛和技能大赛活动3次,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1次、安全消防演练2次,不断增强教职工安全生产、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组织教职工参加全省高校教职工乒乓球赛,获评优秀组织奖。1名教师入选省教育工会五人制足球代表队,荣获山东省产业工会比赛冠军。组织全校职工乒乓球赛、羽毛球赛,47支代表队、420余名教职工参赛,创历史新高。组织全校职工拔河赛,30个分工会的近1000名职工参赛,参赛人数和参赛率再创历史记录。11个职工文体协会常态化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全年职工活动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参与率达80%以上。各分工会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新颖、内容别致的文体活动20余场次。这些丰富多彩、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职工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也有效地增强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凝聚力、向心力。
(五)强化妇女工作,学校巾帼风采展现有力。妇委会积极组织女职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团结引领广大女职工把工作岗位作为奋斗舞台,把时代责任化作前进动力。组织“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三八国际妇女节系列活动以及扎染、衍纸、爬山、观影、健步走等活动9场次,其中三八妇女节有1100余名女职工参加,参与率达98%。举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妇女发展”普法宣传进校园线上讲堂,开展“情系女职工·法在你身边”知识宣讲活动,“书香三八”读书征文等特色文化活动,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女职工文化载体。隆重举行教师表彰活动,第40个教师节有近100名女教师受到表彰,极大地激发了女教师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自豪感、责任感。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年内专题调研10余次,其中妇委会撰写的《山东省高校女教职工婚恋家庭情况调查报告》获评全省教育系统妇委会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主办和参与地方各单位组织的相亲交友活动8场,其中2场为女职工专场,共165人次参与,初成率创历史新高。鼓励女职工参加教学比赛、技能竞赛,支持荣获“最美巾帼奋斗者”称号的农学院女博士团队、获“山东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的资环学院女博士团队持续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建功立业,不断展现鲁大巾帼风采。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党委、上级工会组织坚强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校广大教职工和工会干部同心同德同向、团结实干奋斗的结果。在此,代表学校第四届工会委员会,向全体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校广大教职工、工会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会工作与学校党委要求和教职工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与短板,主要是:教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方式方法有待丰富,服务中心大局作用发挥仍不够,职工维权服务质效仍需提升,工会组织活力和自身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等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二、2025年工会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学校建校95周年,在党的工运事业史、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站在新的起点上,工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履职尽责,创新实干担当,全面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部署,聚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攻坚行动,紧紧围绕中心,时刻服务大局,重点着眼六个“继续更加”,团结引领广大教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一)继续强化政治引领,更加有效地做好凝聚共识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履行好党赋予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增进教职工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广大教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落实“中国工人大思政课”部署,围绕学校新时代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持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党政负责人带头讲思政课,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引领力、影响力、感染力。充分运用红色工运资源,积极组织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开展有特色、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更深入人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用好各类宣传教育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找准抓实工会工作与立德树人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服务职工的日常工作中,深入开展“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引导激励广大教职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勇担当、立新功。加强各分工会自身建设,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
(二)继续强化使命担当,更加广泛地搭建平台凝聚力量。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思想领航”“铸魂工程”等组织引领广大教职工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聚力实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攻坚行动和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工作,积极动员教职工锚定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理清服务清单,推动工会工作与中心大局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切实将工会的政治优势、群众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竞争优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和“名师领航”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宣传教职工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的先进典型,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让广大教职工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继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植根教职工内心深处。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师德建设月”为载体,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积极培育推荐2025年“齐鲁最美教师”和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带动广大教职工见贤思齐、立德修身、立德树人。
(三)继续强化民主管理,更加有力地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坚持和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指导意见》,修订完善《鲁东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若干制度》《鲁东大学二级教职工代表(职工)大会实施细则》,继续完善“普惠性+特殊性”维权服务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代表和广大教职工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享有的合法权益。加强教职工代表培训,搭建教职工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和反映意见心声的有效载体,提高教职工代表依法履职能力,切实做好教代会提案征集和代表意见建议的汇总整理与督办工作。继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化智慧工会建设,构建完善网上工作平台,提升“齐鲁工惠”APP的利用率和活跃度。积极开展“爱心一日捐”和教职工慈善福利救助活动,动态健全困难教职工档案,不断加大对有重大病患或家庭遭遇变故等特殊困难教职工的帮扶力度。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帮助教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学校党委的关心关怀与工会组织的温暖及时送到教职工心坎上,以良好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动人心、暖人心、赢人心,不断增强职工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
(四)继续强化文化建设,更加有效地实施文化赋能。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扎实培育和践行“严谨、精益、卓越”的鲁大质量文化,突出“工”字品牌,以教学竞赛为抓手,组织开展适合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教学、科研、劳动和技能竞赛,推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坚持以先进文化涵养教职工,进一步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工会特色、教职工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凝聚起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加大职工活动条件改善力度,增加活动设施设备,优化文体活动环境,不断提升文化活动品质。充分发挥各职工协会、教职工活动中心作用,积极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加强校内外职工联谊活动,提升教职工文化活动的广度深度。鼓励支持二级分会结合职工小家建设改善教职工文体活动条件,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文体文化活动。适时举办书画摄影展、电影招待会、教职工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拔河赛、运动会,组织职工春游活动、专题教育活动等,促进广大教职工沟通交流、健身强体、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强单位职工向心力和凝聚力。继续开展“最美职工”“巾帼建功标兵(岗)”等选树活动,引领广大教职工学劳模、争劳模、当劳模。
(五)继续强化妇女工作,更加充分地展现我校巾帼风采。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女职工、以优秀文化涵养女职工、以精准服务凝聚女职工、以活动载体吸引女职工、以典型示范带动女职工。举办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系列活动,继续开展“玫瑰书香”主题阅读活动,不断提高女性文化品味、知识内涵。创新开展“巾帼心向党”“巾帼建新功”“巾帼暖人心”等系列活动,更加有效地引导广大女职工大力弘扬女性“四自”精神。发挥女博士团队、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的示范带动作用,搭建女职工成长发展平台,大力支持女职工投身教学科研、教育管理,更加有效地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和创新环境。继续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挥女职工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积极选树“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弘扬社会主义文明家庭新风尚。适时组织各级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优秀典型开展巡讲,激励广大女职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关心女职工工作生活,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落实女职工生育探望制度,积极开展体现女职工参与的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加大对舞蹈协会、女职工合唱团的关心力度,鼓励支持参加比赛演出,展现我校女职工风采。
(六)继续强化自身建设,更加有力推动实施强基固本。坚守工会组织首先是政治组织、工会工作首要是政治工作的定位,切实发挥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持续深化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对标关键发展绩效目标任务,推动党的建设与工会业务融合发展,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聚焦提升站位、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编印《2025版工会工作学习资料汇编》《2025版工会工作文件汇编》,组织工会干部积极参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业务培训学习,提升干部业务水平、本领素质、服务能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工会干部队伍,努力打造政治过硬、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工会组织活力。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教育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坚持依靠职工办工会、办好工会为职工,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到教职工身边、走进工作一线,及时深入了解教职工所思所想所盼,善于用教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真心实意为教职工说话办事,当好教职工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加强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基层工会小家建设等,更加努力地建好党委信得过、行政靠得住、群众离不开的职工之家。
各位代表、同志们,使命重在担当,功成唯有实干。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准确把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紧紧围绕学校事业发展大局,广泛汇聚起广大教职工的心与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锐意进取、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接续奋斗,努力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展现新风采、续写新篇章。
谢谢大家!